找到相关内容313篇,用时2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译者其人其事

    译者其人其事  现在,我们学习的《遗教》是中文,它是由梵文《遗教》翻译过来的。是哪位高僧大德将梵文《遗教》译成中文呢?这就是“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”。   一、本翻译的年代   ...一部《中华大藏经》(中文部分),就收集佛教经典有6000部,23000卷,分装成220大册,估计总字数将逾二亿。虽然,佛教经籍众多,但归类起来,则总称“三藏”。这就是“”、“律”、“论”三藏。,是...

    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546159.html
  • 佛教嘉言集

      人人尽是丈夫儿,我与如来愿不违。作佛固非奇特事,却惭挂在口唇皮。(竺仙和尚诗)   行少欲者,心则坦然,无所忧畏。(遗教)  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,是为大快。(弘一大师语录)   能於家庭...大师语录四无量心颂)   以冰霜之持自励,则品日清高;以穹窿之量容人,则德日广大。(藕益大师语录)   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(遗教)   能行,说之;不能,勿空言。(说孛经钞)   信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49528.html
  • 沩山灵佑大师──沩仰宗开宗祖师

    裴休前来闻道,声誉大扬,学僧云集,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,世称沩山灵佑。   有《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》、《沩山警策》各一卷传世。《沩山警策》与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遗教》合称为「佛祖三」,是禅宗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宗风绵密,师徒并秀   从北宋开始,禅宗初学者入门必读「佛祖三」,所谓「佛祖三」指的是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遗教》和《沩山警策》。《沩山警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2356304.html
  • 佛陀开示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度

    “贤不可毁”:贤人是不可毁谤的。“祸必灭己”:你害贤人,将来还是害自己,你给人家祸患,也就是给自己祸患,将来自己是会受果报的。 【遗教】 “汝等...前边那章教人止恶行善,改过自新。但又恐怕有这种人,他怕自己做善事,有恶人来扰乱,所以又说这一章经。 “佛言”:说。“恶人闻善,故来扰乱者”:这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,他故意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诽谤|忍辱|恶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84856522.html
  • 的两种用心

      《遗教》云:“能行忍辱者,名为大力人”,能忍辱者有大智慧,以柔克刚,最具大力,如水最柔,不为一切的刚强刀斧所伤,且能洗净一切不洁的东西。能忍的人,亦是如此,不但不为一切...  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,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。楞严经说:“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”。这因地,正指学佛初发心时,先把用心搞好,将来自会有好果。《阿含》说:“...

    竺摩

    |慈悲|忍辱|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900567629.html
  • 佛教在21世纪之前瞻与思考

    ,提升人的品质,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,是每一个佛教徒所应有的共识。《维摩经》云:”心净则国土净”。《遗教》云:”心是恶渊,行为罪薮,如是观察,渐离生死&rdquo...恶人,世间无毒物,仿佛是佛经中”北俱卢洲”式的再现。   4、根据佛法的观点来看未来的世界,悲观或乐观的一切都有可能,都不可能。因为:”我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,诸法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2839609.html
  • 利益和快乐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非法的手段去摄取,而误蹈法網,身陷囹圄。所以过份的贪取,无理的要求,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,而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,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,已饱受痛苦煎熬了。因此,古人说:「养心莫善于寡欲。」《遗教》说...无疾第一利,知足第二富,善友第一厚,无为第一安。 —— 《太子瑞应本起》——   人活著,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,但有些人观念、见解偏差,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乐,有钱才是富有,因此做了金钱的奴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746894.html
  • 智慧人生真富贵

    懂得知足的人,《遗教》言:“知足之法,即是富乐安隐之处”,因为知足,所以无所匮乏及希求,是为最富。而最贵的人就是心中没有贪嗔痴,念念皆是清净的正念,皆是慈悲与智慧,心中没有“恶念”的垃圾,走到哪里都...准绳,则我们的行为就有了依循,不致犯错,招致过失。在佛法来说,真正的“完美人生”,是要达到生命的解脱与自在,而这种提升必须具有的智慧──清净、光明与慈悲,清净的智慧是每个人本来就具足的,是彻底的契悟...

    见箴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347561.html
  • 漫谈忍辱道

    张公艺九代同堂,寿一百岁,书百忍字,以进高宗皇帝,故有“张公百忍”一句成语。  老子说︰“百战百胜,不如一忍,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。”佛教以不辩为解脱。  《遗教》说︰“忍之一字,持戒苦行,所不能及。”...漫谈忍辱道  《阿含》说︰“若人有大力,能忍无力者,此乃为第一,于忍中最上。”  道霈禅师说︰“退一步自然幽雅,让三分何等清闲,忍几句无忧自在,耐一时快乐神仙。”  寒山问拾得说︰“人家谤我、欺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747648.html
  • 一代高僧——茗山法师

    江苏两次。为苏州西园寺普仁大和尚送完座后,回来的时候给我们戒子带来了他的〈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讲义〉和〈遗教讲义〉,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!这两部经都是佛教对弟子们的真实教诲啊!口口声声要求弟子们“以戒...莫非是老人的慈悲言教所感化。因我身处北地偏远山区,只知有神而从未闻之大名。直至我在县城读中学的时候,因去大像山游玩,得蒙寺院结缘《茗山文集》而归。文中老人那孜孜不倦的忘躯求法精神,虚怀若谷的慈悲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750370.html